新能源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降成本技術路線
【摘要】: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成員、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勇道出了原由,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都拿單體電池來做檢測,可能國內企業單體電池質量還更好。但是,“我們整車企業要用的話,國外的好。為什么?國外電池的一致性更好,這是關鍵”。
面對著新能源汽車近一兩年銷量的成倍增長,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也逐年下調,導致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沒有欣喜只有擔憂。特別是隨著一批外資電動汽車借道合資企業國產后,在享受同等政策優惠后,國內品牌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不要說“彎道超車”,其真有與外資品牌新能源汽車的一拼之力嗎?
“就像我們跟劉翔賽跑,我們雖然比他先跑三十米,他才開始起跑,最后率先撞線的還是他。”任勇向《證券日報》記者坦言,他覺得國內車企很難彎道超車,沒有傳統汽車基礎根本做不了新能源汽車。“歐美國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在實驗室里進行新能源車研發,只不過之后沒有進行產業化,而國內車企已進行產業化,但國際車企在傳統汽車上基礎扎實,包括在控制領域,很可能后發制人,我們一定要正視與國外車企的差距,要加倍努力,快速發展我們的新能源車”。
當然也有樂觀派,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志新就表示,近年來國產電動車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這與各大車企加大投入以及中國對新能源車扶持力度在全球最大等因素緊密相關,他個人看好中國新能源車發展前景。
關鍵詞: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